2009年1月2日 星期五
地球自轉變慢2008年多1秒??
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(IERS國際地球自轉組織)發布閏秒訊息,
UTC(世界協調時)2008年12月31曰23時59分59秒,
亦即台灣時間2009年1月1日7時59分59秒後將增加1秒.
為何要加這1秒呢?
真的是因為地球在2008年自轉變慢了嗎?
大家習慣1天有24小時,
1天有86400秒,
但到底什麼是1天呢?
1秒又是什麼呢?
1天的定義其實有2種:
恆星日. 太陽日
太陽日是指今日正午至隔日正午間的時間間隔,
左圖中的甲(今日正午)--乙(隔日正午)
恆星日是指地球真正自轉一週所需的時間,
左圖中的甲--丙(對遙遠的恆星而言, 地球完成1次自轉)
由圖可看出1個太陽日比1個恆星日長一些(約4分鐘)
人類自古依太陽升落而作息
故習慣以太陽日來計時,
但再仔細想想1個太陽日的定義..
因地球繞日公轉時速率有時快有時慢
一般在夏至前後地球公轉較快,
而冬至前後地球則公轉較慢,
因此每個太陽日的長短亦略有不同,
目前取1年中每個太陽日的平均值,
稱為平均太陽日,也就是86400秒.
故定義"Ordinary Second(普通秒)"為1平均太陽日的1/86400秒.
而現在為精準地計時,
以銫133 原子的振動來計算秒,
稱為"Atomic Seconds(原子秒)"
變得好複雜對吧!!
地球自轉也不是一直穩定不變的,
會受月球潮汐之摩擦力及季節性等因素影響,
自轉周期長時間的趨勢是變慢的,
約每100年增加0.0016秒.
所以"普通秒"並非像"原子秒"一樣均勻,
經一段時期後兩者的差異會加大.
爲了使兩者的差異保持在0.9秒內,
於是有閏秒調整的機制.
從1972年到這次的36年間,
已經有24次閏秒.
前一次的閏秒調整為3年前的2006年1月1日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